

爺爺的有機麵包
首先,且讓我們從《爺爺的有機麵包》談起,這本書說明了一項事實,即:從產地到餐桌,“自然”讓生活有了溫度。《爺爺的有機麵包》是一本童書繪本,描述患有嚴重皮膚過敏的小女孩雪子,因為媽媽工作太忙,她得留在鄉下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開了一家麵包店,每天早上,麵包店的停車場總都停滿...


從農地守護至農夫學校
唐朝詩人李紳,在”憫農”詩中,提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是今天上完羅東社區大學校長吳國維所主講之。“從農地守護,至農夫學校”後,有感於農民辛苦耕作及感慨農地越趨減少後,心中有著深刻之感觸,故為文以述之。...


油麻地活化廳&四圍講故 重建社區
大家若有經過油麻地上海街的話,都會發現有一個有點像舊區,又經常有街坊聚集的地方,它就是油麻地活化廳(上海街視藝空間)也就是筆者今次去參加活動的地方。 先說說活化廳的背景。 油麻地活化廳是一個藝術發展局資助的項目,自2009起進駐上海街視藝空間,為街坊舉辦免費的社區藝術活動,...


我看精神病人
作者簡介:作者為資深精神科護理師,過去臨床實務工作,主要在醫院和社區精神病人的照護,曾經到學校擔任兼任講師,持續關注精神病人照護、外傭外配議題及毛小孩議題。因為喜歡臨床病人照護工作,所以持續在臨床載浮載沉。取名海石竹,因海石竹的花語是「關懷」,覺得很適合精神病人的照護,照護...


為漸凍人募款義賣會
每年在布萊梅的台灣姊妹們,都會舉辦至少一次不同目的的募款活動。繼今年年初時,姊妹們承包了中文學校新年晚會的餐飲活動;將全數所得捐給布萊梅的難民中心。布萊梅婦女會也同時籌劃了10月18日的募款義賣會,並將漸凍人協會作為捐款對象;以代表對不幸罹犯此病的鄭姓姊妹的鼓勵及致意。...


藝術照見——小眾社群的小宇宙- 王建衡(藝術家)
藝術在大眾的既有印象是孤高離群的感覺,但香港藝術家王建衡(阿衡)卻將藝術帶入社群,向特殊人士和長者展示更廣闊的世界,讓被社會忽視的他們有發揮自己的空間。 阿衡於九十年代從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取得教育心理學碩士,至今已從事藝術教育約二十年,教學以繪畫和手工為主,一直以來...


都市中的“閱讀”開發:微型圖書館的美好與共善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經說:「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充滿野性和自由的(All good things are wild and free)。」話說日前,當我走在熙熙攘攘的台北火車站裡,發現了一部大大的、裡面裝滿著書的機器-「Fas...


鄰里之間的正能量
上海是擁有2千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每天來到這裡尋找工作、旅行或者短時間居住的流動人口就有30多萬,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的人們可能加起來比北歐一個小鎮的人口還要多。魔都是大陸網友對上海的愛稱,意為魔幻之都,在這樣一座超級魔都里,我回想片刻,為什麼每天遇見那麼多人,卻讓很多人感...

奧地利和難民 AUSTRIA AND THE REFUGEES
The following example shows that although life isn’t always wonderful, we can do our part to make this world a better place. There 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