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鄰里之間的正能量

  • 來自 中國上海 張超 特約撰文
  • 2015年11月2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上海是擁有2千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每天來到這裡尋找工作、旅行或者短時間居住的流動人口就有30多萬,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的人們可能加起來比北歐一個小鎮的人口還要多。魔都是大陸網友對上海的愛稱,意為魔幻之都,在這樣一座超級魔都里,我回想片刻,為什麼每天遇見那麼多人,卻讓很多人感到孤獨、無助、幸福感較低,沒有安全感呢?掐指一算只有不超過10個真正的知心好友。是啊,大多數人的確只是充當了過客的角色,沒有在別人的故事里留下些許足跡,而有一部分人卻在傳遞溫暖和正能量,幫助和關懷自己的鄰居。


我所工作的非營利組織是為居住在市中心老城區的居民們服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老年人群。5年前,我們開創了新的社區老年活動室模式叫做社區公益站,在原有活動室的功能基礎上,另外提供給本社區老人各類生活支持;例如送餐服務、一起過生日、重大節日的慶祝、收取過期水電煤費用、調解鄰里關係等等,漸漸地形成一支年輕退休老人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實實在在地為本社區高齡或者需要幫助的居民提供服務。最近,我與一位在社區公益站負責的退休阿姨交談時,她開心的告訴我幫助自己的鄰居解決手機流量不明流失造成巨大話費的問題,鄰居和女兒的關係不佳,於是來到社區公益站尋求幫助。通過她的努力,運營商終於免去鄰居的話費,老人開心的心情可想而知。每一天,在社區公益站工作的退休阿姨和叔叔或者為鄰居提供服務的年輕老年志願者們,都用他們細心、耐心和真心解決了政府部門無法完成的事情。我想,這就是社區鄰里之間的正能量,是很多年輕社區尋求的溫馨氛圍,是一種互信、友愛、支持、簡單的鄰里關係。


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因其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商業環境極佳,交通便利等等吸引年輕人前來生活,創造物質上的財富,但是大城市里的社區很多缺乏鄰里之間的包容、支持和尊重,精神上財富的積累幾乎少之又少。縱觀大環境,可以從更愛護自己的社區開始,我們家曾經把自己多年種植的鐵樹和蘆薈移植到居住樓下的空餘綠化帶里,好讓自己的鄰居上下樓經過時欣賞,從和鄰居打一聲招呼開始,從把倒下的垃圾桶扶起開始,從在社區里開車降低到5公里/小時開始,從幫鄰居家掉落下來的衣服送回他家開始......年輕人也可以為自己的社區做很多身體力行的小事,例如撿起散落在信箱周圍的廣告宣傳單,為推嬰兒車的媽媽助一把力,為行動不便的鄰居提重物等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屬於社區,無論是社區常住居民,新入住的居民,短暫居住的過客都可以捫心自問一下你想為自己的社區做些什麼?匯聚鄰里之間的正能量,或許能夠改變你所生活的這座城市的面貌;從現在開始積累無人可比的精神財富,讓自己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社區都感到自由、愉悅和幸福。相信自己,你本身就可以成為第一個傳播正能量的人!


張超 上海城巿社區公益事業發展中心 主任助理 網址:WWW.962100.org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