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中的“閱讀”開發:微型圖書館的美好與共善
- 來自台灣台北 江明修 特約撰文
- 2015年11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經說:「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充滿野性和自由的(All good things are wild and free)。」話說日前,當我走在熙熙攘攘的台北火車站裡,發現了一部大大的、裡面裝滿著書的機器-「FastBook全自動借書機」,立刻就能感受到在繽紛雜沓的常民生活日常中,與書本自然零距離的驚喜與想像,或者也可以說,此一討人歡心之無圍籬圖書館的服務設計與創新機制,一點兒也不馬虎,以每一個環節的細節,匯集成大家的笑顏與幸福感,也從而醞釀出都市中的“閱讀”氛圍。

該怎麼形容這個龐然大物呢﹖它的外觀就好比是一台超大型的自動販賣機,亦恰如一座小而美的微型圖書館,素樸且豐厚,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日夜不打烊,靜靜地守候在人聲鼎沸的車站一隅,提供來往的人們借書和還書的服務,成為都市中一推廣公共閱讀的便利站。仔細觀察,這座機台內共有三排大書架,每一排書架可容納百餘冊圖書,總計約有四百餘冊不同類型的圖書可供大家借閱,而圖書館每天亦會派館員到各地的借書機台,補充/上架新的書籍。當無人在使用時,書架上的書每隔三分鐘,即會由上排至下排依序自動移動一次,因此,每當人們經過或駐足於此時,都可以看到櫥窗內變換中的書的風貌,無意間為向來繁忙且吵雜的車站,找到一個讓人可以放慢腳步的“好”角落。
不僅止於此,連川流行駛在台北街頭的民間客運公車巴士上,出乎我意料之外,竟也成為圖書館推廣民眾公共閱讀之另一個平台-「公車圖書館」,其內涵正如所宣傳的文字所示:「公車到哪裡,知識就到哪裡」,顛覆了過往大家對公車巴士用於載人、載物等單純運輸功能的想像。公車圖書館,是一個不需要使用借書證,也不需要任何手續的圖書館,只要民眾在搭乘公車時,自由選取所喜之書拿走閱讀;讀完之後,下次搭車時再歸還到任一公車上即可,好似一台一台可以遊走在大街小巷的公民行動書庫,讓民眾不需要專程趕赴圖書館,就可以就地借還書籍,可說是相當地方便,更是閱讀文化的推廣。
原來在公車駕駛座後方的平台多出了一個藍色書架,上面擺放的是圖書館整理民眾所捐贈的書籍,送到公車調度站,再由公車調度站人員與駕駛共同整理、檢視圖書,並進行圖書上架等工作,一個書架約可放滿40-50本書,因此,通常會穿插不同類型的書籍,讓架上的書籍可以更多元豐富。不過,公車圖書館裡只有負責開車的師傅,並沒有圖書管理員,所有的借書、看書、換書,全憑司機的善心運作,從而似乎讓書香裹著志工精神,飄溢於公車所行經的路線上,散發著公民社會的芬芳。更重要的是,公車圖書館的受惠者,不只是一般乘客,連駕駛都因為協助整理,也連帶增加了不少閱讀機會。有位客運的駕駛先生,即說:「以前沒有公車圖書館時,沒聽過駕駛在看書的。」但是,自從有了公車圖書館後,司機之間也會開始分享好書心得了。
在經濟吃緊的時代,什麼東西都漲,但,我們不得不驚呼:Wow~這一切竟然都是免費的!當圖書館卸下高牆與堡壘,選擇用更親切近用的方式時,“閱讀”本身就可以更輕鬆地出現在市井小民生活的小日子裡。事實上,圖書館的本質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人們對它更多的肯定與接受,也將其既有的功能轉化與提昇,發揮其更大的影響力,以此種「走進人群」(reach out)的方式,使書庫成為一具有生命的有機體,讓更多的人得以透過閱讀的方便性,開啟了更多的與世界溝通的窗口。換言之,此一閱讀平台的出現,不僅是圖書管理制度的創新,延伸了圖書館之公共文化服務功效,更著實為圖書館的未來創新經營(innovation management)與社會影響,找到一新的意義和座標,此即是:其對公民社會營造可能產生的漣漪衝擊與貢獻。
儘管很令人悲哀的是,台北越來越多的社區小書店不敵網路書店,紛紛關門,讓社區的人文景點消逝了部分,美好社會的拼圖與記憶也退失了些,然而,不管是微書店、獨立書店、公車圖書館、自動借書機,甚至醒目的台北誠品書店,仍被許多人認可為共同構成了台北的人文總體像。正如「雙城記」所云:「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沒錯,儘管現今網際網路發達和3C電子產品普及,我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改變,電子書逐漸風行,但是,對我而言,畢竟翻閱紙張的感覺,與嗅嗅書香的癖嗜,仍然是無與倫比的。也這麼想望,一個城市的軟實力的形成,除了公部門、民間、公益、與文化團體用心推展外,我想更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城市庶民的“集體行動”,尤其熱愛書香的「心」與「行」,勢必會使時代翻轉成更美好的未來。
讓人民有更多、更方便的管道與機緣接觸到好書,將不僅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與社會水平,更有趣的是,就在於有太多變化的可能性。尤其善用用免費閱讀平台,一定可以有助於公民社會之建構,甚而促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不是嗎?美好的事物,例如親情、陽光、空氣、水等,往往是免費的,也往往可以改變世界。
江明修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https://www.facebook.com/publicness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