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見聞雜記-餐桌背後的黑手
- 來自台灣台東 果祥法師 特約撰文
- 2016年2月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2015年11月底的日本,雖然已過賞楓季節,多山的國土依舊到處滿樹紅(或黄)葉,夾雜在翠綠的松柏中,芒花盛開、紅柿滿樹,五顏六色的地衣,如巨幅地毯般綿延舖展,這時的日本仍然風景如畫。

行程中見到的日本人,都是那麼秩序、整潔,對人禮貌、客氣,尤其是神慈秀明會的信徒,更是親切熱情,給人如沐冬陽的温暖。最感動的是,他們的姬路支部長,親自為我們掛外套、捏飯糰、上菜。還為了讓我們晚餐能够再吃一次自然農法的飯糰,派人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追上我們。黄島的道別向來是所有的人都到齊(包括老人和小貝比),一起向離別的客人微笑、注視、揮手,直到看不見為止。
日本人受到佛法的影響很深。曾在經過一座大山時,團長黎醫師(生長在日本)告诉我們,這座山上有很多寺廟,全部都是信奉觀音菩薩。其實,世界救世教的創始人,秀明自然農法的倡導者--岡田茂吉先生,也信仰觀音菩薩。日本的新興宗教很多,而大部分都跟觀音信仰有關。他們很多都對人類社會很有貢獻,但在佛教哲學上比較少深入。
在遊覽車上看了一部NHK製作的影片,片名是「餐桌背後的星條旗」,很佩服日本能製作這樣的影片!雖然講的是日本,但也跟台灣息息相關,實有必要跟大眾介紹。
影片的大意是,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利用化肥和農藥種了很多快速成長的黄豆和小麥。自己國内消費之後,榖倉裡還有多到滿出來的豆麥,而且每年都增加很多。美國政府最大的責任,美國總統最大的煩惱和壓力,就是把這些豆麥賣出去!因此幾任總統都組織智囊團,研究如何把這些東西賣到其他國家去。
歐洲不買這些東西,於是他們最大的目標放在亞洲。最先鎖定的傾銷對象,是巴基斯坦和日本。過去日本人習惯的主食是米飯,不過日本稻米的價格很高。美國研究出,以很便宜的價錢,把小麥賣到日本,加上種種策略,應該能夠使美國小麥在日本大賣。
美國政府費心,收買日本著名的慶應大學,和京畿大學的教授,發表虚假的研究報告說:稻米非常不營養,對人體健康不利,多吃會造成早衰、頭腦會變笨,甚至會短命。而小麥非常營養,蛋白質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美國的遊說團更拜會日本天皇、首相和糧食部官員,擺出親切寬大的姿態,說購買美國小麥,可以支付日幣,而且可以賒帳,不必馬上付錢。美國拿到的錢,可以捐出來,用在日本當地的建設發展上。
他們耗資15000億日幣,捐了一棟現代化的廚房給日本,條件只是食譜裡必須放入美國食品。又挑選最優秀的麵食師傅,去日本教日本人加工小麥,做成麵包、麵條等。也操縱教育部的官員,邀請學校校長、老師來開會,要他們學校的營養午餐改吃麵包、喝牛奶。更製作學生生活影片,宣稱吃了美式飲食的小孩,如何聰明、健康、活潑、快樂。並且派出宣傳車,在日本各地巡迴宣傳,讓日本的主夫、主婦、阿公、阿婆等都相信,麵食優於米飯。還隨車備好可口的麵食,所到之處邀集附近居民免費享用。這多元豐富的宣傳持續運作了20幾年。
樣的攻略成效卓著,漸漸地,日本自國外進口的糧食60%是美國小麥。日本人的稻米消耗量,從江戶時代的每人每年120公斤,到現在每人每年51公斤。我們在日本吃了5天早餐,沒有一次看到米飯,全都是麵包、牛奶。可見日本人的早餐美國化的程度!日本政府逐漸醒覺到日本餐桌背後被人操縱的危險,如今反過來教學校的小孩,回家去要求母親說:「今天一定要吃米飯喔!」但卻起不了大作用 50年前,台灣每人每年的稻米消耗量是139公斤,現在剩下不到50公斤,又是什麼原因?雜糧的產量已微乎其微,進口糧食佔了總量的70% (日本、韓國在55%上下)。什麼原因促使台灣農地大幅休耕,傳統農業技術消失?15年前,台灣裝農藥的塑膠瓶,使用58克塑膠,現在必須使用98克,才不會被農藥溶解變形。大量從外國進口的基改黄豆、基改玉米糖漿導致腫瘤、失憶症、脂肪肝……的發生。這麼嚴重的問題,台灣何時才能改變呢?
圖:來自網路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