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一日台灣

  • 來自台灣新竹 陳進財 特約撰文
  • 2016年2月3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一日橫越台灣不是夢。 方法很多,有人開車,有人騎車,我們擇跑步,因為慢讓我們看得更多。

台灣超馬地圖中,最能呈現台灣人文地形特色,就在是橫越台灣。從台灣西岸至東岸太平洋,由海平線翻越3247公尺武嶺高峰再到太魯閣,由平原市區到武界原鄉,穿越高山峽谷看見太海,是人人都熟悉的印象,卻是雙腳陌生與不知路線。作位跑者,選擇用一步一腳印,連接土地,看見台灣,這就是2016橫越台灣超級馬拉松賽事的意念。


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秉持著推展台灣超級馬拉松,連結台灣,以環台橫越及縱貫三大賽事主軸核心,從2012關家良一感恩環台長跑開始,接續舉辦首屆2013環台超級馬拉松、2014橫越台灣及2015縱貫台灣,以長距離與多日賽的賽事,提升台灣超級馬拉松能量,並與國際超馬賽事接軌,形塑具有台灣元素的人文與地形,規劃台灣超級馬拉松賽事架構與內涵。

作一位規劃賽事路線工作者,有責任找一條具超級馬拉松意義的路線,以跑步愛好者思考,超越競賽,帶點挑戰,但不是冒險,讓更多人參與認識。本次2016橫越台灣超級馬拉松與2014橫越台灣超級馬拉松路線相同,由台中出發,太魯閣富世社區為終點。賽事時間,因應以台灣地形與氣候之特殊型態,加上補給區段以12公里為原則,延長完賽時間至42小時。

本次2016橫越台灣國際際超級馬拉松賽事分三組: 246公里經典組,台中港出發,太魯閣富世社區為終點。限時42小時。 164公里精華組,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出發,太魯閣富世社區為終點。限時27小時。 106公里挑戰組,清境哪嚕灣民宿出發,太魯閣富世社區為終點。限時18小時。 賽事路線概況,依全段的地形、氣候、高度略分為三大段,可作為參賽者調配體力與裝備的重要參考。

第一段台中港到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約81公里。 全程246k組由台中港區出發,沿省道台一線跨越大肚溪到彰化進入南投草屯地區,本段地形伏不大,算是平坦,省道交錯,道路寬敞,交通流量大,是台灣中部產業核心,交通運輸樞紐,所見之處多為中小產業之農工混合區域,直到過南投草屯市區後,921重生綠野的九五峰佇立在左側,伴隨跑者經過國姓進入埔里。前50k算是在市郊,50k後是純樸鄉間,因國道六號通車後,來往車流明顯減少,相對增加跑道空間。特別是晚間起跑,有星夜陪伴跑者,是考驗的開始。不過,天亮就到埔里,完成81k後,吃個熱食,再向第二段前進。

第二段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到清境哪嚕灣民宿,約58公里。 選擇這裡出發,代表跑者已到達台灣中心點,是中繼休息,也是再出發。精英組164k,下午14時由此出發。一般埔里到霧社多走台14線的傳統路線,但這條觀光熱線,路面也不寬,雖然有著名人止關,但對跑者而言,卻有相當大的安全壓力。我們選擇另一條路,由縣道71線到霧社,對許多台灣人而言是陌生,或許只聽過武界水壩、曲冰遺跡等地名,但都未曾來過這段台灣神秘原鄉。約在93k段,有完工幾年的卓社隧道,取代以往陡上彎延殘破的卓社林道,也拉直距離,隧道出口,腑望濁水溪上游的新視窗,開啟秘境。本區段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河床多為高山農作,山巒間也有高山茶園,沿線住戶少,倒反多有小雜貨店,約在103k處再遇武界隧道,一出隧道口,寬闊碧綠水影迎面,高山在後,這就是著名武界水壩,作為濁水溪上游萬大水庫的輔助水壩,水流逕由水道穿越山脈到日月潭,所以水壩之後河床寬闊流量小,也成為這裡法治村觀光旅遊景點。路線有上下起伏,約在108k是萬豐國小,111k是曲冰遺跡,附近有許過去林道出人口,一路沿著濁水溪而行,在116k來到親愛部落,是本區段主要聚落與商店,教堂與親愛國小是這裡顯著的地標,早年能高安東軍縱走由奧萬大下山就在轉換休息站。

再接著是連續上坡到萬大(霧社)水庫電廠,春天時萬大電廠區域櫻花綻放,吸引不少觀光人潮,之後陡上萬大水庫觀景平台,可以算是這段最有挑戰,也最美的一段路,10k後也接上台14線到霧社,回到一般公路,假日有不少上下清境車流,跑者一面欣賞湖光美景,也要注意沿途車況。在清境哪嚕灣民宿約139k處,是換裝與補充體力之中繼站,也是全程組第二次收容點。全程組到此約在中午到晚間,164組也是晚間到達,不過,這裡高度2000公尺,溫度明顯偏低,尤其是夜間,更需加強保暖與照明裝備,作為下一段高山區段的考驗。

第三段清境哪嚕灣民宿到終點太魯閣富世村,约106公里。 挑戰組106k在22時由此出發。這一段是高山區域,除了全程組前段班外,各組都是夜間行進,保暖與照明是賽事檢查重點。前二段由市區到郊區,轉進鄉間,沿途越來越寂靜自然,對跑者干擾變少,但新的挑戰考驗來了,隨著高度增加到2000公尺到賽事最高點武嶺3247公尺,屬於有高山症的區域,加上都夜間行進,高度與溫度是跑者最大挑戰,更是主辦單位所關注重點。台14由此之後完全是高地氣候與地形,右側是中央山脈一路相隨到太魯閣,沒有路燈,面對上坡與喘氣,跑者身影與腳步聲,更顯孤寂又疲累,但這應該跑者最高境界。途經152k鳶峰,有大平台廣場作為補給站,之後路旁就不再有鐵杉,可擋風寒,換為箭竹植被空曠路線,高山冷空氣與氣壓迎面而來,感受明顯,跑者有必要調整腳步適應,保護頭部與手部末稍。158k處昆陽,高山強風與低溫由此開始,必要時可改由快步前進,調整體能,再補給溫熱水及甜食,是有助克服這段挑戰。昆陽到武嶺,下松雪樓,常有高山強風與最低溫,是賽事最艱困之段路,保暖防風防雨更是必要。賽事中,跑者大多是晚間20點到24點通過這段,106k組慢一到二小時,在163k前石門山下大風口克難關,是全段最強陣風路段,應放低重心,靠山壁側方快速通過,不要逗留,與注意路面溼滑,過了克難關,應該就算成功一大半,之後到終點百分之95都是下坡。在165k小風口下停車場是重點中繼補給站,提供跑者身心補給,也是收容點,備有熱食與醫站,如果不是遇到強風,有穩定氣候,應在此多休息一下,補充食物與調整心理,預計全程組(28小時)與164k組(13小時)在淩晨二時關門收容。

在大禹嶺接台8線中橫公路,沿線是杉林與松林相襯,前段班在此可看到來自太平洋,穿越立霧溪峽谷的天光,車流稀疏且下坡路段,跑者自在享受高山林蔭大道。沿線最在觀原、畢祿、慈恩設補給站,因為有林蔭,晨光未直接照射,在中午之前,溫度都算偏低,寒涼。200k在新白陽設補給站與收容站,高度開始下降至2000公尺以上,但由慈恩之後,有部分路段,地質曾有崩塌與鬆軟,在安全考量下,跑者應戴安全帽,快速通過與注意路況,暫時不要看風景。預估大多跑者,會在上午淩晨至上午通過新白陽,其他遊客開始偶有出現,路況安全應予注意,特別在227k天祥補給收容站前後,人車多,更應注意路況。不過,以此約600公尺高度,溫度相對穩定,之後路線如有隧道,應跑進隧道,不宜跑觀光步道,造成安全與困擾。在237k布洛灣設最後補給站,對跑者而言是最具意義的一站,終點太魯閣富世村即在前方,7公里後,所謂樌越台灣就這樣完成。

跑步一日橫越台灣可能嗎? 選擇246k經典組,可能超過24小時,但未達2天完成,可以說還是一日橫越; 選擇164k精英組,可以在一天24小時左右完成,確實是一日橫越; 選擇106k挑戰組,一定可以在18小時內完成。 跑者,自己可以找一條屬於自己台灣超馬之路。

壯遊,就在腳下 讓距離與時間延伸視野與認識台灣。

作者為:新竹市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副理事長

協會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4%B8%AD%E8%8F%AF%E6%B0%91%E5%9…/…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