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經濟力之溫情復甦:小鎮文創產業的故事
- 來自台灣台北 江明修 特約撰文
- 2016年1月5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上山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友人推薦台灣南投竹山鎮上的小旅行,而那天落腳住宿的地方,正好是在海拔 八百公尺高的山上,有著台灣中部最美的民宿之稱。剛下過雨,天空沒有星星,山谷燈火微隱,倒是眼前的院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很難想像,在這雲霧環繞的山林裡,竟藏著這麼一幢佔地約八、九百多坪的百年古宅修復而成的民宿。連來自加拿大的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Matthew Carl Lien),也收錄其環境的聲音,佐以古老的客家歌謠,錄製一張與民宿同名之專輯,並獲得了台灣金曲獎的肯定。「難道他也和我同為客家人嗎?」我開始,對這個民宿的主人,感到興趣了,開始讀起了一個關於他以「文創」再造家鄉小鎮生命力的故事。在院子的靜夜裡。

民宿的主人,現年33歲,可以說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19歲的那年,他在自家附近山上探險的時候,發現一棟規模非常大的三合院,一棟百年老屋,就這樣在山上任其荒蕪,任其雜草叢生,任其被荒廢。當下他很感慨,相較於國外的城市與鄉鎮的發展,對於舊有事物的保存與珍惜的用心,但反觀自己居住的城鄉,總是向外學習了很多西式建築,卻不懂得應該珍視自己的文化肌理。大學畢業,他放棄了就讀研究所的機會,一直等到26歲當兵退伍後,不顧大多數家人與親友的反對,毅然決然投入了修復古宅保存文化的理想,進入一段夢想的追尋與實踐的歷程。
短短的六、七年間,修復的古宅現已成為知名的民宿景點,吸引了很多人的到訪與駐足。但,他在自我實踐的過程中,卻把經營層面延伸到社區,以社區營造的概念,把所在鄉土的發光發熱的故事,整理、集結、串聯起來,並注入文化創意元素,藉以重現家鄉之美,讓小鎮變得更有活力,並引進更多資源協助在地的社區、鄉鎮建立一種永續發展的文創模式,試圖增強社區經濟力的體質與創新,開啟了「小鎮文創」溫柔而強勁的復興,讓文創從基層的社區生活中,真正地以市場機制運作起來。
不過,對於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與社區經濟力發揮共振效應,這點,頗令人好奇。因為,在台灣,常有些人批評:「文化創意產業,或有文化、或有創意,但是,卻沒有產業」。而問何培均是如何做到產業化的? 他說得簡白,「我的文創方式,就是想辦法和地方的生活產業,產生連結。」他一邊做社區營造,一邊了解這個社區,透過互助的方式,以「協力設計+在地生產+協力銷售」方程式,讓社區的經濟活絡起來。不過,緣於他並非設計本科出生,為了可以讓更多的、集體設計、公共對話的創意因子,進來與加入小鎮的發展平台,於是,他推行「以工換宿」,此乃以專長交換住宿的計畫。
這個計畫,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年輕人與各行各業人士,利用自身的專長,從文化的保存為起點,結合現代的元素,一起協助提昇小鎮的文創產業價值,也解決社區人口和產業外移的問題,讓鄉野成為美好生活的實踐空間。而對於參與「以工換宿」計劃的成員來說,等於開啟了另一扇窗,未來,他們或許會帶著這些經驗與體悟,走進自己的社區,探訪生活周遭成長的軌跡與經驗,並演化另一個地方文創復興的動人故事。
我尤其喜歡何培均對於「在地生產」的堅持,與對事物的想像力。正如同,他可以將一個山上的廢墟,變成一幢美麗的民宿,也就是我今夜的落腳處。而另外驚喜地是,我發現他的母親和我同是苗栗客家人,也因此,民宿裡提供的晚餐,是用台灣花布包裹著當地水里蛇窯的陶土飯盒,拌著客家醬筍和鄉土家常菜的簡單好滋味。不僅如此,還觀察到用心傳揚當地的竹工藝、百年老店的米麩和米香之伴手禮等,連結社區的力量,帶動了當地旅遊觀光產業。
簡言之,此即:一手護舊、一手擁新,用小實驗,玩出大事業。更令人注目者,在於善用年輕人創意的點子與專業技能,發展鄉鎮生活經濟的分享協力平台,提供了小鎮百年老店轉型的專業服務,注入新的創意元素,打造品牌新活力與新市場。另方面,也同時提供在小鎮裡堅持努力、創新與實踐理想的好店,有更多專業上的資源與資訊的整合,讓這些好店,在創業初期,不會因為資源的貧乏與陷入孤軍奮戰的狀態下,而選擇退場。
在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下,他也相信社會的正面價值是可以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被創造的。因此,在小鎮裡設立一個學堂,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知識落地鄉鎮的平台,鼓勵各地的年輕人投入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行列,用行動力站出來,鼓舞所有勇敢逐(築)夢的人。
從一間民宿到一個社區,再到一個鄉鎮的發展,原來樸實的鄉野風景與生活的原貌,就是當地社區最豐富的資源,也是社區經濟力的發展原動力所在,而這一切必須先從喜歡自己的故鄉開始﹗我相信,全世界一定有很多像這樣的年輕人,讓年輕人一起有機會實現他們的夢想,永遠會激起我們澎湃的熱血,只要我們願意持續努力朝理想前進,改變的漣漪,一定會連動起來。且讓我們接受來自於民間的熱情,學習來自於草根的互助力量,而美好的公民社會正可以從此出發。
圖:來自網路 天空的院子
江明修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publicness?fref=ts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