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田」滿未來,讓幸福圓滿

  • 來自台灣宜蘭 李易倫 特約撰文
  • 2016年1月2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很開心的能在9月6日參加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守護宜蘭工作坊、國立宜蘭大學環境教育中心、社區大學等單位一起共同籌辦的「守護耕地守護家」論壇,當天收穫良多,也吸收了很多關於這片土地的學理,最重要的是喚起我們在場每一個人對於家鄉關懷的意識。

當天在宜大萬斌廳現場,我們應該是最特別的一群。因為有一群同樣關心這片故鄉土地的「主人翁」們也正在現場,透過鏡頭記錄下論壇中的點滴。我們是北成國小六年九班的師生,基於對宜蘭的那份情感驅使,以及關心日益嚴重的農田農舍議題,我們開始著手規劃拍攝一部由兒童觀點出發的記錄短片。讓孩子透過鏡頭,去了解「農地農用」、「農舍氾濫」等議題,傾聽不同領域的聲音,並透過影像表達自己的看法。每個孩子都是這塊土地未來的主人,他們跟在場的大人一樣,正在找尋答案,為守護宜蘭心價值而盡一份心力。孩子雖然沒有錢也沒有權,但透過影像記錄、深入農家訪談、田野調查,他們也能用鏡頭訴說自己的觀點。

歷經兩個多月的拍攝,已接近尾聲。孩子討論道:「小時候曾經聽媽媽說過,出外打拼或求學的宜蘭人,每逢假日搭著火車回家,穿越雪山山脈,一座一座的山洞,明暗間的光影變化之後,眼睛所看見是太平洋上的龜山島,與一望無際的蘭陽平原。沒錯,宜蘭到了,家更近了。」「但是自從雪隧開通以來,交通便利、觀光流動人口變多了,帶動地方的繁榮,吸引更多人來宜蘭定居或置產,昔日綠油油的農田也一塊塊的減少,奇怪的是,農田不種稻了,改種『房子』。」

這些都是12歲孩子最真誠、最直接對這片土地的感受。

這次的短片主題我們討論定調為「田.滿」。「田」這個字很特別,它的主要成份是土壤,而一群人手牽著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耕作、自給自足,就形成了田。不論是綠油油的稻海或黃澄澄的稻穗,各式各樣的鳥類、昆蟲以及人選擇棲息在這裡,這就是一幅最美麗、最幸福的畫面!

原本拍片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都在這次的論壇中獲得了解答。雖然解答不盡人意,我們仍然要陪伴著孩子繼續努力前進,站在蘭陽平原這片土地上,田/填滿未來,讓幸福圓滿。


更多照片:https://flic.kr/s/aHskp63wZK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Комментари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