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公共道德與經濟水平關係

  • 來自台灣台北 賴廷煌 特約撰文
  • 2016年1月1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人在公共道德的謙讓、禮貌行為,和當事人的財富以及國家的經濟實力沒有直接的關係,而在於這個國家或地區經過長遠的歷史洪流演進背景,以及民族、公民道德教育有關係。

在遊訪過的一些國家中,親身感受到各地區的人在公共道德心呈現於公共秩序的行為表現,讓我舉幾個實際經歷:

1 ) 多年前我在英國時,某天在火車月台上,大家在排隊上車,快要輪到我上車時,前面一位紳士突然轉身以柔軟手勢說:客人優先~請。這個禮貌的動作,甚感溫暖,我想,這就是為何很多人說英國是個擁有古老歷史又多禮的國家。


2) 在東非開發中的衣索比亞,人民經濟水平差異很大,但是,這是我在海關的親身經驗,例如,行李超重或是某些東西需要報稅,海關人員不會故意刁難想索取不合規範的小費,這是很可敬的行為,因為我認為這些工作人員經濟狀況不會太好的。而相對其他較為先進的地區,海關仍有不好的行為,這個經驗很多人都有過,被設計或強索不合理的小費,相反的,他們的經濟水準是高的。


3) 近期去了泰國,發現在道路上大排長龍的汽車一樣很多,但是,不會隨便插隊或是亂按喇叭,比起好多年前改善太多了,這個公共秩序的遵守與進步,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的進步,在這裡給泰國人民朋友按個”讚”!


4) 搭乘地鐵(捷運)或是其他大眾交通系統,我們台灣的年輕人真的很棒,幾乎都不會去坐愛心座,這是很美的公共道德心,相對的,在大陸的年輕人大部分還是沒有這個禮讓習慣,甚至發生為了博愛座而起爭執的事件,即使現在大陸的經濟水平大部分已經相當不錯,不過大陸已開始推廣社會國民教育,例如:車廂裡的廣播,大眾場所都貼上很多道德與愛心教育的標語,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會有進步與改善,而有更多的年輕人禮讓座位給年長或需要幫助者。


圖:來自網路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