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小漁民與大環境
- 來自台灣台北 583 特約撰文
- 2016年1月11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朋友載我到屏東近海位於林邊的海水養殖場參觀,出海捕魚漁船、人力成本高,又會遇上他國勒贖,偶有漁工喋血案發生,具備技術的船長、輪機工已漸漸人力老化,不再有新人加入,這位業主已經看到海水養殖是未來漁場的趨勢。

因為地大,他的養殖魚池可輪流休養生息,用怪手翻土在太陽下曝曬殺菌,所以魚池就不用使用大量抗生素,便可通過檢驗局的檢驗。
看他們的魚銷往超市的目錄,主要的消費市場還是在北部,我告訴業主台北的外食人口太多,食安問題怕沒兩天又不怕了,如何烹煮完全沒概念,應該把烹煮每一產品的步驟、調味方式做出來,銷量才會好。如何將各樣產品在年節時以快速方法做出小家庭能吃的一桌菜,在台北市有些家庭圍爐可能也只有四個人,因此必須以消費者的角度多方思考,以目前家庭型態做銷售方針的調整。
歐盟於十月對臺灣非法漁業祭出黃牌警告,限期六個月內改善,否則將禁止臺灣水產品。不過此危機也是管理政策革新的契機,打擊非法漁業、挽救我國名聲,才能保障漁業永續。
本文由創作者投稿授權 無國界之聲 轉載請標明作者與出處 歡迎投稿E-mail: vocoe15@gmail.com
Comments